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0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)通过AI(人工智能)换脸而来的图片怎么鉴别真假,在天上工作的移动通信卫星长啥样,5G技术如何赋能智能制造……这一系列与网络通信有关的问题,都能在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现场找到答案。
2月20日,由中国国家博物馆、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、中国图片社共同举办的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,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。本次展览展期1个月,分为“日新月异”“基础坚实”“融合赋能”“普惠利民”四个篇章,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,全景展示了网络赋能经济社会的壮阔图景。
展品数量多、精品多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。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,北斗三号卫星、高轨移动通信卫星、应急通信无人机、5G-A基站等百余件展品一一展出。在中心展区,极具视觉冲击力的“空天地海”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更是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。
为提升观展效果,本次展览在互动体验、展览趣味性、科普教育等方面进行优化,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既能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,又能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知识。此外,展览展出期间,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将组织多场国博讲堂,邀请通信工作者介绍网络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,分享工作经历和感悟。
2月20日,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/摄
2月20日,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/摄
2月20日,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/摄
2月20日,“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。